Lading
意見回饋

請填寫下列表格,我們將會儘快回覆

問題描述

  • 繁體中文
  • English
0

最近10筆通知

查看全部
  • 暫無通知

> 最新消息 >

數據松成果

最新消息

數據松成果
2024-08-02

2024《生物開放資料數據松 》活動成果~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秘書處

《生物開放資料數據松 》活動成果


活動頁面


第一屆TBIA「生物開放資料數據松」在本週二(7/30)結束,本次數據松競賽活動最後共有19組團隊共61人參賽,其中不乏資訊分析領域、工程師、設計相關與學生們參加,經過一連串的資料庫與應用案例分享、資訊圖表的增能課程後,終於來到最重要的競賽活動,參賽者各選擇有興趣的生物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與應用,並將資料轉化成具體易懂的呈現,而評審們也依據數據的分析與內容的呈現易讀性與各方表現,評選出獲獎的隊伍。


本次的高中職組表現非常優異,第一名作品由「 斑腿樹蛙強勢入侵,誰是受害者?」強勢奪冠,團隊成員為謝宜洛、周怡廷、黃冠凱,以及指導老師楊雅雯,內容分析斑腿樹蛙的強勢入侵範圍中,除了布氏樹蛙外,​​盤古蟾蜍和貢德氏赤蛙也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在數據分析上並同步分析有斑腿與無斑腿出沒的差異。


第二名為「專業生態調查VS公民科學家 -以宜蘭溪流魚類為例」,組員蔣承諭、蔣承諭、林鎮奕,由劉佳勳老師帶隊,以宜蘭溪流為例,比較專業生態調查與公民科學之間的差異,比較不同溪流的資料點位。


第三名為「 環境變化與山椒魚分布的相關性」,組員林芯如、黃薇伊、黃妍溱,由李伊婷老師、楊喻文老師共同指導。作品研究山椒魚分布與環境變化 之間的關係,一窺氣候變遷對山椒魚分布帶來的影響。


社會人士組也非常的精彩,第一名是組員彼此認識不到一個月的陳胤竹、陳世潔、鄒佳蓁、陳冠勛組隊,作品「小心背刺」將山區常見危險生物與環境因此依據地圖做成儀表板與網頁,做成臺灣登山入門指南,讓民眾能依據季節與區域和物種出現紀錄有多一層的了解。DEMO


「烏魚洄游生態於海溫變化關係」為本次的第二名,隊名取諧音梗粥漁民,成員為詹柏村、葉祐辰,透過數據分析研究影響烏魚在台沿岸洄游變化的原因,並套疊台灣海峽的水溫變化與捕獲量做為參考依據。


第三名作品是「你好!我是新鄰居-黑冠麻鷺」由張佳祺一人負責,回顧了黑冠麻鷺過往的生活狀況並探究往平地遷移的過程,縝密分析不同時段資料,評估年平均雨量、平均最低溫度和植生覆蓋(NDVI)可能為影響黑冠麻鷺的主要環境因子。


最佳人氣獎為現場人員投票,一組最多三票,最後由題目非常有趣的「台灣鳥類 新聞偏好」獲得最佳人氣獎,作者錢芝萍說自己想藉由此次機會,讓大家知道可以透過資料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疑問。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中,包含了來自公民科學和研究計畫的豐富資料,透過開放資料的原則,人人都可以下載、使用、分析與再利用,為資料賦予更多價值,滿足大家「知」與「用」的權利。


透過這次的生物開放資料數據松,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不一樣且有趣的分析,參賽者以各自專業、獨特的眼光與想法,在這過程也同時推進生物資料的應用與研究,為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提供新方針或不同的思考面向。



本次報名隊伍

作品|組別|隊員與指導老師



高中職組


大專院與社會人士組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