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開放資料數據松 》活動成果
第二屆TBIA「生物開放資料數據松」在上週五(8/22)結束,本次數據松競賽活動最後共有21組團隊共72人參賽,其中不乏資訊分析領域、工程師、學生們參加,經過一連串的資料庫與應用案例分享、資訊圖表的增能課程後,終於來到最重要的競賽活動,參賽者各選擇有興趣的生物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與應用,並將資料轉化成具體易懂的呈現,應用主題包含外來種議題、氣候變遷、都市生態、指標生物與再生能源等。而評審們也依據數據的分析與內容的呈現易讀性與各方表現,評選出獲獎的隊伍。
❝ 社會組 ❞
本次的社會組表現非常優異,第一名作品由「 蛙!亞洲錦蛙找家囉!」強勢奪冠,團隊成員為黃冠瑋、陳釤珉、郭耘、林昇鴻,資料來源包含 GBIF 與 TBIA,內容利用物種分布模型(SDM)、最大熵模型(MaxEnt)和MESS分析與氣候棲位轉移,研究並氣候差異圖、MESS 分析與氣候棲位轉移,探討氣候變化對分布的影響,以及物種的氣候適應能力與入侵棲地的風險。
第二名為「大赤鼯鼠分佈地理分析」,組員馬維駿、黃易凡,運用TBIA資料探討台灣大赤鼯鼠分佈時空變化。藉由大赤鼯鼠分佈分佈資料可能有助於暸解環境改變及物種的適應等問題。
「咬人貓(Urtica thunbergiana)棲地分布變化與氣候變遷關聯分析」為本次的第三組,組員為江旻叡、韓喬融、羅時玟、劉律節,咬人貓是一種常見於台灣山區的植物,研究比對 2002與2022 年的調查資料,並結合氣候變遷資料,發現它的分布海拔似乎隨氣候上升。並進一步利用MaxEnt 模型建立潛在棲地分布與熱點圖,分析分布變化趨勢,並探討氣候與土地利用變化對其影響。
❝ 高中組 ❞
高中組也非常的精彩,第一名是「中華白海豚熱點與風場空間重疊趨勢」,隊員江昕霓、曾莘扉、賴柔涵,指導老師鄧育欣,作品探討離岸風機的打樁聲對中華白海豚聲音行為的影響。中華白海豚仰賴聲音進行溝通與覓食,水下噪音可能干擾其生活模式。研究蒐集風場分布、白海豚棲地與目擊紀錄,比對其重疊範圍與面積,觀察白海豚活動是否隨噪音強度而改變。同時,也比較白海豚擱淺位置與次數 和風場設置的位置,推測風場是否可能是造成擱淺的因素之一。
「開放資料之水昆分布趨勢分析與水質異常偵測」為本次第二名,隊員陳若熙、陳方頤、黃子馨,指導老師賴柏毅,作品結合 iNaturalist 與TBIA資料庫,進行淡水水生昆蟲(簡稱水昆)分布趨勢分析,作為水質評估的重要依據。透過開放資料建立水昆的時空分布模型,識別可能的異常變化區域。由於水昆對水質變化高度敏感,其分布異常可作為潛在水污染指標。
第三名作品是「移除壓力下埃及聖䴉的族群動態與時空分佈響應」隊員龔恬玉、許希研、陳亭安、陳思妤,指導老師張博翔,研究以入侵種埃及聖䴉為例,探討其對台灣濕地生態的影響,並介紹政府移除政策與公民科學的貢獻。除了檢視政策成效,也強調公民參與在監測與移除中的重要角色,並藉由成功案例觀察其數量下降及對原生物種的影響。
最佳人氣獎為現場人員包含參賽者、工作人員、評審共同投票,一組最多兩票,最後由「石虎保育推廣及資訊分享平臺」獲得最佳人氣獎,組員黃彥翔、陳令瑜、劉姸妤、廖柏竣, 作品藉由R Shiny 多分頁平台,提供石虎平臺介紹、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主要成果的導覽。平台中設計了 石虎互動地圖,呈現台灣石虎的出現位置,並可查看相關變數資料,以不同類別進行分層展示。另一功能為預測棲地地圖,透過機率模擬呈現石虎的潛在分布,並利用雞舍資料進行驗證。平台同時提供重點保育地圖與報告,整合石虎偏好棲地、海拔及行政區域資訊,作為政策執行與保育監測的依據。
❝ 本次報名隊伍作品 ❞
作品|組別|隊員與指導老師
高中職組
移除壓力下埃及聖䴉的族群動態與時空分佈 |湯匙守衛隊|龔恬玉、許希研、陳亭安、陳思妤|張博翔老師
夏日謎團之消失的聲音|我們隊名最長所以我們一定贏|王羿捷、游能翔、王瑞安
錯過花期的翅膀:暖化下蝴蝶與春天的錯位之舞|祐世金天組|林子祐、黃羽彤
中華白海豚和露脊鼠海豚熱點及擱淺位置與離岸風場空間重疊趨勢|海豚調查隊|江昕霓、曾莘扉、賴柔涵|鄧育欣老師
開放資料之水昆分布趨勢分析與水質異常偵測|Current Affairs|陳若熙、陳方頤、黃子馨|賴柏毅老師
高全球暖化下的綠蠵龜性別危機:從認識到行動|綠蠵瓜|周誼倫、林祁妤
大專院校及社會人士組
2014–2024年小紫斑蝶遷徙變化的觀察與分析|蝴蝶效應|張庭慈|
石虎保育推廣及資訊分享平臺|MEOWDY|黃彥翔、陳令瑜、劉姸妤、廖柏竣
台灣大赤鼯鼠分佈時空變化|城市是野生動物的家NOT流浪貓狗|黃易凡、馬維駿
獵手的天氣日記:虎甲蟲活動分析|星八客|謝長峻
蛙!亞洲錦蛙找家囉!|毛毛工作保衛戰|黃冠瑋、林昇鴻、陳釤珉、郭耘
以空間迴歸模型探討對松鼠分布影響的重要因子|逢起雲湧|陳孝宗、李明恩|劉峰旗老師
夜間活動生物與人造光害的互動關係分析|DEMO|光是活著就好累|李其睿、張兆昇、蕭爾西、董兆陽|高立人老師
生物聲學資料在TBIA生物開放資料平台的稀少性|鳴偵探|黃光渠、黃靜微
生態摸骨|小小書僮|張家豪、邢季語、蔡誌宸
台灣地區跳蛛之物種多樣性與分布特性|你蛛不蛛道|莊宜揚、陳展、莊昇千
咬人貓(Urtica thunbergiana)棲地分布變化與氣候變遷關聯分析|小心被貓咬|江旻叡、韓喬融、羅時玟、劉律節
這是蛇麼東西?|DEMO|蝶蝶不休|劉禾萍、尤彥傑、劉佳宜、劉康彥
秘蜜|逗銳蜜_Do Re Mi|林娉薇、李智軒、吳珮馨
小生物、大線索:馬崗海蛞蝓與潮間帶保育價值研究|西施辣哥:Mg Sea slug|吳函恩、陳彥翎、劉佳勳、陳昱璇
都市外來種-椋鳥之亂|藍背大蟑螂|黃榆評、林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