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新加入夥伴合作備忘錄(MOU)簽署大合照(由左至右: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王仕賢所長、海洋生物博物館 溫志宏館長、TBIA楊嘉棟會長、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張豐丞系主任、林政道副教授)
致力於整合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的TBIA(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在成立四週年之際,今日(114年9月22日)於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召開年度委員會議。會中除了回顧聯盟願景、分享年度成果外,更迎來三個新單位的加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為臺灣的生態資料開放與應用注入嶄新能量。
本次加入TBIA的三個新夥伴分別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以及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這三位生力軍的加入,不僅擴大了聯盟的知識範疇,更為跨領域的資料整合與應用開啟了更多可能性。
跨域合作,打造更完善的生物多樣性資訊網絡
生物多樣性資料的有效管理與開放流通,是推動科學研究、保育行動與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TBIA夥伴們經過多年合作,已成功在「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中整合逾 2,800萬筆 生物觀測資料。而這股合作浪潮,正因為新夥伴的加入而持續壯大。
作為臺灣海洋生物研究與教育的重要基地,海生館的資料庫對於海洋生態研究與教育推廣至關重要。透過數位化的標本管理與影像資料庫,能有效保存與分享珍貴的海洋生物資訊,支援學術研究與大眾教育。
國家作物種原庫於 1993 年建置,保存蘊含豐富遺傳歧異度的多樣性種子,蒐集保存約十萬份種原,是農業研究與育種最重要的基石。這些種原不僅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也是因應氣候變遷的寶貴資源。
臺大森林系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及 iNaturalist 國際網路共同營運**愛自然-臺灣(iNaturalist Taiwan)**平台。這個全球性的公民科學平台,鼓勵大眾記錄並分享身邊的生物觀察,這些由社群協助鑑定的高品質資料,已成為學術研究、保育監測與物種分佈分析的重要資料來源。
TBIA的聯盟成員橫跨多個不同部會與學術機構,共同致力於整合全臺灣的生物資料與資訊。本次MOU簽署後三個新單位正式加入,將為聯盟拓展更多合作可能,同時使「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的資料更加豐富完整,推動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邁向更開放、更便利的未來。
展望未來:深化資料應用與推廣
除了新夥伴的加入,會議中也分享了下一年度的重點任務。
TBIA將持續強化生物資料的有效管理與應用,具體目標包括:
- 擴增資料模板與工具
設計更多元的資料模板,並開發實用的資料分析工具,讓使用者能更有效率地利用這些寶貴的數據。
- 推動主題年計畫
舉辦以資料空缺為主題的年度活動,鼓勵公民科學家與研究人員針對特定領域進行資料蒐集,填補現有數據的不足。
- 積極參與國際交流
透過國際會議的口頭報告,分享臺灣在生物資訊整合上的經驗與成果,提升臺灣在國際生物多樣性社群的能見度。
- 多元推廣活動
持續辦理生物開放資料數據松與擺攤等活動,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生物資訊的重要性,並鼓勵他們參與其中。
透過這些行動,TBIA期望能持續凝聚各界力量,共同為臺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
☉ 圖:TBIA 夥伴單位所有工作人員大合照。